12 年前,著名设计公司「青蛙设计」的创意总监 Scott Jenson,就大胆做出预言:未来 App 必然消亡。在 Jenson 的设想中,未来会有一种智能发现服务,当你与现实世界交互,手机就能实时通过蓝牙、NFC、GPS 和 Wi-Fi 等方式,知道你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,通过轻量级应用的方式提供。
我依旧相信这一预测。
《春天情书》这部电影真好看。尽管只看了一个大概。
公路两侧的大红灯笼都挂上了,又要过年了。
比起星巴克,我发现更喜欢Tims多一点。可能我更喜欢红色。
对于一切,既不会有过高的期望,也不会绝望,保持热情。
人类非人化是:在虚拟世界中,别人不会根据你的真实身份来评判你,而是根据你如何表现自己来评价你。
王兴说过,大部分人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,愿意去做任何事情。
2岁左右的时候,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机器猫电影,结果进去不到一分钟就说害怕,急急忙忙抱着出来了。
一个输红了眼的人,要求不会降低,只会更高。只想着用最好的翻盘。最后成了赌局。
字节跳动的 AI 即梦升级 2.1 ,可以做中文的海报、封面,诸如此类的东西。我就想跑去试试,结果不允许我登录,要求我必须先去下载抖音。我没有抖音,就不让我用。不止是抖音,知乎也封闭了入口,如果不登录账号的话,就看不到回答全文。我很早就卸载了知乎,结果用密码账号登录网页都不行。在古早时代的互联网,注册登录方式起码有邮件和手机两种,后来又增加了社交网络账号授权登录。即便是在今天,我用OpenAI这样的网站或App,也允许我使用多种注册和登录方式,甚至还支持 Google ID、Apple ID、FaceBook ID。当我在 2024 年被网络户口阻拦时,有种不知今夕何年的感觉。
人在忙碌的时候,经常是不思考的。可能是忙到没时间去想任何东西。
工具就是拿来用的。由创作者来使用,由创作者来决定。
洽洽瓜子质量真不稳定,三包瓜子,两包像坏了一样。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了。那些有滋味的瓜子,里面不知道加了多少调料和科技狠活。
生命如此多娇。
2024年全球社交网络月活跃用户数量前三排名:Facebook 30亿左右月活跃用户,YouTube 25亿月活跃用户,Instagram 20亿月活跃用户。如果以后分布式网络能够占主流,当然目前和不久的将来这种可能性很小,可能就不会再有这样巨型的平台了。
蓝色天空非常像早期的twitter。
听到一个新词,算法囚徒。
晚上不吃饭太难了。已经计划一个星期了,每天都在失败中结束。
降低预期,都是惊喜。欲望太大,都是痛苦。低碳生活。
不要和重要的人,计较不重要的事。不要和不重要的人,计较重要的事。
当你心情好的时候,就发现每一首歌都好好听。
20岁看上的东西,因为你囊中羞涩忍住了,这样哪怕到了30岁买得起了,再买也完全没有当初的感觉了。这种话就反映了消费主义的危害。消费和购买,就成了青春的唯一意义,甚至是全部的生活意义和乐趣所在。但创造和建设,就完全被忽略了。只有消费才是青春的全部,或者说,是青春里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但实际上,创造和建设,才是青春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创造永远比消费伟大。
通往地狱的路,都是由善意铺成的——哈耶克
应有尽有和一无所有,都是一个极限词语。现在对这样的词语保持高度警惕。
现在,发现控制饮食,太困难了。今天又失败了。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也不喜欢吃。
同样是软件园的一段路,上班的时候因为堵车公交要走近四十分钟,周末同样时间同样路段只需要16分钟左右。
时光一晃几十年。马上就要到四十岁了。再过二十多年就退休了。一生其实非常短暂的。朋友你们都还好吗。
罗大佑的 伴侣 是我异常喜欢的一首歌曲。有事没事就会听听。
聊天的时候,我从来不接城市好坏的话题。他们聊他们的,我一点都不添话。原因是,每个城市都是美好的,每一个,不分大小。
不要相信,要核实。
过年多放一天假。不过,连续四年,每年过年都是在上班。要么大年初一上班,要么初二,要么初三和初四。按照老妈的理论是,过年上班不好,影响着影响那的。后来老妈来了,一起生活了几年,也就习惯了。
到家的最后两站,总是堵到地老天荒的。现在我直接走两站到家,都比坐两站要快。
张公公的微信,真是无人能敌。
随着用户厌倦了社媒平台X,一部分人转向替代如Bluesky和Threads,还有则转向了爱好类应用如读书应用Goodreads和跑步应用Strava。根据Sensor Tower,Strava 用户数一年内增长了五分之一,手工编织Ravelry有逾900万用户,Goodreads 有逾 1.5 亿用户,影评类应用 Letterboxd 从 2020 年 3 月的 150 万增长到了今年夏天的逾 1400 万。爱好类应用的松弛性以及其分享激情和消遣的方式,意味着它们是一个比X更温和的地方。当人们在爱好类应用上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,他们也开始在上面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,这些应用逐渐成为新的社交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