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ssage
我特别佩服那些有强烈现实感的人。我以为自己是理想主义者,等后来长大以后,发现自己其实一个幻想主义者。每次出现幻想,我会让自己缓一缓,回到现实。让自己慢慢成为现实主义者,对我来说,有点困难。
社交媒体可能让我们不开心,在社交媒体上互动是休闲活动中产生快乐最少的一项活动。
天才Ai领域的科学家Felix Hill去世。ai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,他带来的革命性比蒸汽机更甚,带来的问题更深层,人到底是什么。Felix Hill在离世前的万字长文中说的很多。缅怀逝者。
AI使用起来虽然方便,但是学习起来的确是非常困难的。连入门都搞不明白。
常识,会让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,生生不息。
新冠发生已经五年了。
媒体没有学会在重大事件怎么发声,而是到了新年一个个出来献词。
李大钊教授为唤起民众觉醒,创办《晨钟报》时,挥笔写下自己办媒体的宗旨: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现在听到好像很遥远。现在的媒体已经无法被定义了。
我都好,明年见。
2025年最重要的是要保守生活。
2024年,最后一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,然后坐着公交车回家。只是最近的确不怎么堵车了。
我是一名rss重度使用者。the old reader ( www.theoldreader.com/en/ ) 我每天都会用很长时间,且已经使用十多年了。由于是重度使用者,每年还要交25美元的费用。follow推出以后,在rss使用者中,引起了很多讨论,我也搞了一个邀请码,使用一下。如果不错,可能要转移到follow上了。不过the old reader一直继承了经典互联网的使用方式,自己就是不做客户端,以至于在web端的使用体验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厉害。当然了,我知道更多的人使用的是Inoreader,可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用。
“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平权”,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说法。互联网最多实现了知识平权。
地铁里怎么那么多人拿着行李箱,这是放什么假了?
有些词语会让人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和冲动或者是希望,对我来说,听到这些词:从头开始、现场、万家灯火。
12 年前,著名设计公司「青蛙设计」的创意总监 Scott Jenson,就大胆做出预言:未来 App 必然消亡。在 Jenson 的设想中,未来会有一种智能发现服务,当你与现实世界交互,手机就能实时通过蓝牙、NFC、GPS 和 Wi-Fi 等方式,知道你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,通过轻量级应用的方式提供。
我依旧相信这一预测。
《春天情书》这部电影真好看。尽管只看了一个大概。
公路两侧的大红灯笼都挂上了,又要过年了。
比起星巴克,我发现更喜欢Tims多一点。可能我更喜欢红色。
对于一切,既不会有过高的期望,也不会绝望,保持热情。
Google one 涨价了。
人类非人化是:在虚拟世界中,别人不会根据你的真实身份来评判你,而是根据你如何表现自己来评价你。
我们利用社交媒体来观察我们想要的生活,但从未真正体验过,这既精彩,又可悲。
科技进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,也有消极的一面。积极的一面: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。消极的一面:我们可以做更多事情。
由于人类的进步和现代设备的出现,我们现在面临的干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
如果你是父母,你就无法逃避一些家务。你必须以某种方式逗你的孩子开心,喂他们吃饭,上班,给他们讲故事,逗你的妻子开心,修理家里的东西,同时还要努力追求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或者事业。
每个有创造力的人都受过诅咒,他们渴望开始更多他实际上无法完成的事情。他脑子里总是有一个很酷的新想法,听起来比他目前正在做的项目好得多。
巴菲特身价有3000亿美金以上,查理芒格是30亿,百分之一不到。这不是因为巴菲特御下有术,而是因为查理芒格不跟他计较。
一般的公司最多是疑似社会达尔文主义公司,华为是彻头彻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公司。社会达尔文主义,会有什么后果,我不知道,可是我很想知道。
我不喜欢传承这个词,我喜欢传递。
“思想始于异端,继而化作正统,最终止于迷信。”
年末总是要整理一下去年的数据资料,文字图片视频等等。竟然发现,从2021年开始,我竟然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。我的kindle、Apple Books和Google play books里面堆满了已经购买的图书,看了看都二三百本书,都在书上飘着一个new。导出手表的数据,发现,跑步基本也停止了。这个绝对不能怪有孩子了没时间这个简单的理由。想想的确时间剩下的也不多了。(lll¬ω¬) …… 看来要打卡了……
感冒算是不好了。
我记得在对话栏目里,杨元庆和马斯克有一个访谈。当时我看完以后,我感觉联想是家没有前途的传统公司。